跳转到主要内容

Kubernetes 基础集群部署笔记

系统: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.6 和 AlmaLinux 8.6。
默认 root 账户,其他账户请自行 sudo。

我默认你已经有了些基本知识。
默认为集群,你需要多台机器。
如无特殊说明,那么每一台主机上都需要操作。


#1 初步联网

Kubernetes 网络模型要求:

  • Pod 可以在没有 NAT 的情况下与任何节点上的任何 Pod 通信;
  • 节点上的代理(例如系统守护进程、kubelet)可以与该节点上的所有 Pod 通信;

在 Pod 直接通讯方面:
每个 Pod 都拥有一个唯一且独立的 IP 地址,只要彼此通信的 Pod 在同一个集群里,那么就可以通过 IP 地址的方式实现 Pod 间的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 NAT 等,即使它们不在同一个 Node 节点上。这个通讯由 CNI 插件负责。

在工作节点和控制面通讯方面:
工作节点加入集群时需要访问控制面的 ApiServer,这是直接 HTTPS 通过 IP 访问的,你应该保证工作节点能直接访问此 IP,无论是公网还是内网,由于使用 HTTPS 所以此通讯可以在不安全网络上进行。但从 ApiServer 到 Node、Pod 的连接是纯 HTTP 连接,这不应该在不安全的网络上进行,但同样需要能直接访问的 IP。更多信息

我们的 Pod 通讯都交给了 CNI 插件解决,我们只需要保证 ApiServer 能够访问,通常集群机器都在同一个局域网下可以互相访问。
在混合云/跨机房·部署时,可以通过 Tailscale 或 Zerotier 等新技术或传统虚拟专用网等组成虚拟局域网(Kubernetes 混合云/跨机房部署笔记 —— 基于 Tailscale/Zerotier)。
同时,不推荐将 ApiServer 暴露至公开网络(Shadowserver:超过 380,000 个暴露的 Kubernetes API 服务器)。
设置 Apiserver 时使用主机名/负载均衡器地址等以免日后变更。



使用 Tailscale 的 MagicDNS 或类似服务或是在 hosts 中设置主机名。

设置主机名:

hostnamectl set-hostname <主机名>



然后在每一台主机的 /etc/hosts 中添加:<IP地址> <主机名>
如:

10.1.1.1  Gen1
10.1.1.2  Gen2
10.1.1.3  Gen3



#2  安装容器运行时

Kubernetes 是容器管理器,所以它不带容器运行时也很正常吧?
虽然以前只支持也只有 Docker,谁让 Docker 引爆了容器呢,又谁让 Docker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呢。
从前的你对我爱答不理,现在让你高攀不起。

任何符合 Kubernetes CRI (容器运行环境接口)  的容器运行时都可以使用,如 containerdCRI-OMirantis Container Runtime 等。理论上 Podman 也可以用(https://www.redhat.com/sysadmin/podman-inside-kubernetes)而 Docker Engine 则需要一个适配器。

这里我们使用 containerd,因为现在的 Docker 实际上要调用 containerd,直接使用 containerd 更加高效。
Docker 和 containerd、shim 的关系和故事等请阅读”一文搞懂容器运行时 Containerd“。

开始

RHEL 并没有 containerd 包,相反 RedHat 希望你使用 Podman,但是支持还不够完善。
DEB 和 RPM 格式的 containerd.io 包由 Docker 分发,所以基本上和安装 Docker 是一样的。
这里使用包管理器安装,你也可以参考这里手动安装。

添加源

添加 Docker-ce 官方源(Centos 源,RHEL 源仅支持 s390x 架构):
dnf config-manager --add-repo=https://download.docker.com/linux/centos/docker-ce.repo
中国大陆可以使用阿里云源(Centos 源,RHEL 源仅支持 s390x 架构):
dnf config-manager --add-repo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docker-ce/linux/centos/docker-ce.repo

解决冲突

如果你安装了 Podman,请先删除 dnf remove podman
然后你并不能直接运行 dnf install containerd.io ,因为你会发现 containerd.io 和 runc 冲突。因为 containerd.io 包已经自带了 runc。
你可以:

  • 删除 buildah 包/ 删除 containers-common 包,删除会顺便帮你删除 runc;
  • 使用 --nobest 选项强制安装;

如果你用不到 buildah 包,那么直接删除它 dnf remove podman buildah
然后你就可以直接安装 containerd.io了,dnf install containerd.io

配置文件

自带的配置文件过于简陋,使用:containerd config default > /etc/containerd/config.toml 导出一份配置文件。
root = "/approot1/data/containerd" 是容器储存路径,可以改到一个磁盘空间充足的路径。

CRI 集成
我们刚刚导出的配置文件不需要这一步。
如果你使用包管理器安装了 containerd 那么你会发现默认情况下 CRI 集成插件是禁用的。
打开 /etc/containerd/config.toml,找到 disabled_plugins = ["cri"],将 cri 删除。

Cgroup 驱动
使用 systemd 作为系统初始化工具的 Linux 发行版建议使用 systemd 作为 cgroup 驱动(cgroup 是资源限制器)。
打开 /etc/containerd/config.toml,找到 [plugins."io.containerd.grpc.v1.cri".containerd.runtimes.runc] 下面的 [plugins."io.containerd.grpc.v1.cri".containerd.runtimes.runc.options],再找到并设置 SystemdCgroup = true

替换沙盒(pause 暂停)镜像
打开 /etc/containerd/config.toml,找到 [plugins."io.containerd.grpc.v1.cri"],将下面的 sandbox_image = "k8s.gcr.io/pause:3.6" 更改为 sandbox_image = "k8s.m.daocloud.io/pause:3.6"
(中国大陆无法访问 k8s.gcr.io,这是 DaoCloud 镜像,换成你喜欢的)
 注意版本号,根据版本 k8s.gcr.io 正在逐步替换到 registry.k8s.io。
如果你不能访问 k8s.gcr.io 或 registry.k8s.io,此处是必须更换的,它不会尊重 kubeadmin 的 --image-repository 设置。
pause 镜像是 Pod 的基础组成部分,用于在 Pod 中担任 Linux 命名空间共享的基础等。

镜像

打开 /etc/containerd/config.toml,找到 [plugins."io.containerd.grpc.v1.cri".registry],在下面添加 

      [plugins."io.containerd.grpc.v1.cri".registry.mirrors."要替换的源地址"]
        endpoint = ["https://镜像地址"]

例如(使用 DaoCloud 镜像):

    [plugins."io.containerd.grpc.v1.cri".registry]
      [plugins."io.containerd.grpc.v1.cri".registry.mirrors."docker.io"]
        endpoint = ["https://docker.m.daocloud.io"]
      [plugins."io.containerd.grpc.v1.cri".registry.mirrors."k8s.gcr.io"]
        endpoint = ["https://k8s-gcr.m.daocloud.io"]
      [plugins."io.containerd.grpc.v1.cri".registry.mirrors."gcr.io"]
        endpoint = ["https://gcr.m.daocloud.io"]
      [plugins."io.containerd.grpc.v1.cri".registry.mirrors."registry.k8s.io"]
      	endpoint = ["https://k8s.m.daocloud.io"]
安装 CNI

CNI (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) 容器网络接口,containerd 并不直接具备网络能力。
为了实现 Kubernetes 网络模型,你需要一个 CNI 插件。

containerd.io 不包含 CNI 插件,你需要手动安装一个。
注:安装 kubernetes 包时也会自动安装,可以跳过此步骤。

https://github.com/containernetworking/plugins/releases 下载合适架构的压缩包,并解压到 /opt/cni/bin
下载后一键完成: mkdir -p /opt/cni/bin && tar Cxzvf /opt/cni/bin cni-plugins-linux-*.tgz

启动

启动并开机自启:

systemctl enable --now containerd
检查

运行 crictl version crict 是 Kubernetes 提供的用来操作 CRI 兼容容器的工具。 
(此命令包含在 cri-tools 包中,下面安装 Kubernetes 时会安装)
发现一条警告和一条错误:

WARN[0000] runtime connect using default endpoints: [unix:///var/run/dockershim.sock unix:///run/containerd/containerd.sock unix:///run/crio/crio.sock unix:///var/run/cri-dockerd.sock]. As the default settings are now deprecated, you should set the endpoint instead. 
ERRO[0000] unable to determine runtime API version: rpc error: code = Unavailable desc = connection error: desc = "transport: Error while dialing dial unix /var/run/dockershim.sock: connect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" 

重新设置 endpoint 即可:

crictl config runtime-endpoint unix:///run/containerd/containerd.sock
crictl config image-endpoint unix:///run/containerd/containerd.sock
允许 iptables 检查桥接流量

除非你没有启用 iptables。
桥接流量属于 2 层,可以绕过 iptables 配置的三层规则,所以要加这个参数。
首先使用 lsmod | grep br_netfilter 检查 br_netfilter 内核模块是否被加载。没有则使用 modprobe br_netfilter

然后在 /etc/sysctl.d/k8s.conf 中添加 br_netfilter,确保开机加载(没有则新建)。
一键完成:

cat <<EOF | sudo tee /etc/modules-load.d/k8s.conf
br_netfilter
EOF

然后在 /etc/sysctl.d/k8s.conf 中添加(没有则新建):

net.bridge.bridge-nf-call-ip6tables = 1
net.bridge.bridge-nf-call-iptables = 1

一键完成:

cat <<EOF | sudo tee /etc/sysctl.d/k8s.conf
net.bridge.bridge-nf-call-ip6tables = 1
net.bridge.bridge-nf-call-iptables = 1
EOF

(可能还需要添加 net.ipv4.ip_forward = 1
然后执行 sysctl --system


#3 安装 Kubernetes

有 2 种类型的组件(Nodes),K8s 中的一台服务器(物理机或虚拟机)称之为 Nodes,但容易与工作节点混淆,所以我仍然称其为机器,并直接用中文表达以做区分。
控制面组件(Control Plane Components)和 Node 节点,或者说控制面和工作节点。控制面过去叫做 master。
控制面组件很明显就是用来控制的,节点则负责运行 Pod 承担实际工作负载等。
控制面组件可以有多个,但同时只能有一个在工作,节点则可以随意横向扩展。
控制面也可以和节点在一台机器上。

控制面上必选的有:

  • kube-apiserver(API 服务器)
  • etcd(键值数据库,保存集群数据,需要备份)
  • kube-scheduler (负责节点扩缩等资源调度)
  • kube-controller-manager(负责运行各种控制器)

节点上必选的有:

  • kubelet(负责管理 Pod)
  • kube-proxy(负责通讯和负载均衡)
  • Container Runtime(容器运行时)

推荐但可选的有:

  • kube-dns (负责为整个集群提供 DNS 服务)
  • Ingress Controller (为服务提供外网入口)
  • Heapster (提供资源监控)
  • Dashboard (提供 GUI)

手动部署过于麻烦,所以有很多软件可以用来帮你创建集群,例如:kubeadm、 kopsKubespray
这里我们使用 kubeadm 工具箱来创建集群。

在所有机器上安装这些软件包:

  • kubeadm(集群引导创建工具)
  • kubelet(管理并启动 Pod 和容器等)
  • kubectl(操作集群的命令行工具)

kubectl 并不是每个节点都需要安装,也并不是一定要安装在集群中,可以安装在外部机器上,然后配合 kubeconfig 文件即可使用kubectl 来远程管理对应的集群。

添加源

/etc/yum.repos.d/kubernetes.repo中添加:

[kubernetes]
name=Kubernetes
baseurl=https://packages.cloud.google.com/yum/repos/kubernetes-el7-x86_64
enabled=1
gpgcheck=1
repo_gpgcheck=1
gpgkey=https://packages.cloud.google.com/yum/doc/yum-key.gpg https://packages.cloud.google.com/yum/doc/rpm-package-key.gpg
exclude=kubelet kubeadm kubectl

没错,就是 EL7,没有 EL8。
中国大陆可以用阿里云/中科大等镜像源
这里使用阿里云:

[kubernetes]
name=Kubernetes
baseurl=https://mirrors.aliyun.com/kubernetes/yum/repos/kubernetes-el7-x86_64/
enabled=1
gpgcheck=1
repo_gpgcheck=1
gpgkey=https://mirrors.aliyun.com/kubernetes/yum/doc/yum-key.gpg https://mirrors.aliyun.com/kubernetes/yum/doc/rpm-package-key.gpg
exclude=kubelet kubeadm kubectl

一键完成:

cat <<EOF | sudo tee /etc/yum.repos.d/kubernetes.repo
[kubernetes]
name=Kubernetes
baseurl=https://mirrors.aliyun.com/kubernetes/yum/repos/kubernetes-el7-x86_64/
enabled=1
gpgcheck=1
repo_gpgcheck=1
gpgkey=https://mirrors.aliyun.com/kubernetes/yum/doc/yum-key.gpg https://mirrors.aliyun.com/kubernetes/yum/doc/rpm-package-key.gpg
exclude=kubelet kubeadm kubectl
EOF

注意不要漏掉 exclude=kubelet kubeadm kubectl 否则你的包管理器将不能正确处理升级。

安装
yum install kubelet kubeadm kubectl --disableexcludes=kubernetes

也可以指定版本,例如 1.24.8: 

yum install kubeadm-1.24.8 kubelet-1.24.8 kubectl-1.24.8 --disableexcludes=kubernetes

需要导入大量 GPG 公钥。
注意,你需要确保 kubelet 和 kubectl 与 kubeadm 要安装的控制面版本匹配。

SELinux 许可模式

如果你会配置 SELinux 则无需关闭,但可能需要一些 kubeadm 不支持的设置。

sudo setenforce 0
sudo sed -i 's/^SELINUX=enforcing$/SELINUX=permissive/' /etc/selinux/config

更多请参阅:https://access.redhat.com/documentation/en-us/red_hat_enterprise_linux/8/html-single/using_selinux/index

Swap

在 Kubernetes 1.22 之前节点不支持使用交换分区,如果在节点上检测到 Swap,默认情况下 kubelet 将无法启动。从 1.22 开始可以启用 Swap 支持。但是这个功能仍然处于 alpha 状态,所以如果没有特殊需求,可以禁用 Swap。
暂时禁用:
sudo swapoff -a
永久禁用:
打开 /etc/fstab 注释掉 /dev/mapper/cl-swap

参阅:https://kubernetes.io/docs/concepts/architecture/nodes/#swap-memory

当然你也可以不关,但可能造成性能异常。
开启 Swap 支持的方法

  1. 在每一个节点上编辑 /etc/sysconfig/kubeletKUBELET_EXTRA_ARGS 参数后加上 --fail-swap-on=false
  2. 集群初始化时指定 --ignore-preflight-errors=swap  即kubeadm init --ignore-preflight-errors=swap


#4 引导集群

镜像

Kubernetes v1.25 之前默认镜像源为 k8s.gcr.io,v1.25 及之后版本为 registry.k8s.io。
且在 1.22, 1.23, 1.24 版本的 2022 年 12 月补丁中也会将默认镜像源改为 registry.k8s.io。
在 2023 年 4 月 3 日以后镜像不再发布到 k8s.gcr.io,只发布到 registry.k8s.io。

很明显,中国大陆无法访问 k8s.gcr.io,因为它指向了 googlecode.l.googleusercontent.com。
而 registry.k8s.io 有多个供应商,但目前在无法识别流量来源时也会指向 GCP,所以大概率还是无法访问。

注意:k8s.gcr.io 将在 2023 年 3 月 20 日起逐步迁移到 registry.k8s.io 并逐步停用,见此

这里有各种镜像(请访问以获取实际镜像地址):

给 kubeadm 使用:

kubeadm config images pull --image-repository=<镜像地址>

这里使用 DaoCloud:

kubeadm config images pull --image-repository=k8s.m.daocloud.io

注意:你需要先启动容器运行时,如 systemctl restart containerd 

允许通过防火墙

请根据你的防火墙实现配置。

控制面:

协议 方向 端口范围 用途 使用者
TCP 入站 6443 Kubernetes API 服务器 全部
TCP 入站 2379-2380 etcd 服务器客户端 API kube-apiserver、etcd
TCP 入站 10250 Kubelet API 它自己、控制面
TCP 入站 10259 kube-scheduler 它自己
TCP 入站 10257 kube-controller-manager 它自己

工作节点:

协议 方向 端口范围 用途 使用者
TCP 入站 10250 Kubelet API 它自己、控制面
TCP 入站 30000-32767 NodePort 服务* 全部

*默认范围,参阅:https://kubernetes.io/docs/concepts/services-networking/service/

启动 kubelet

启动并开机自启:

systemctl enable --now kubelet

一直崩溃重启是正常的,因为它在等待 kubeadm 告诉它该怎么做。

初始化控制面节点

方法 1 - 使用配置文件
导出配置文件:kubeadm config print init-defaults > kubeadm.yaml
修改需要的选项,详见:https://kubernetes.io/docs/reference/config-api/kubeadm-config.v1beta2/
使用配置文件引导集群:kubeadm init --config kubeadm.yaml
也可参阅我的另一篇

方法 2 - 使用命令
在控制面机器上执行:

kubeadm init --image-repository=k8s-gcr.m.daocloud.io [其他可选参数]

基础可选参数:

  • --image-repository=k8s-gcr.m.daocloud.io=<地址> 是镜像加速,即使你已经 pull 过了,这里还是需要通讯;
  • --apiserver-advertise-address=<IP地址> 是 API 广播地址,所有节点必须能直接访问此地址,如果未设置,则使用默认网络接口地址。设置 control-plane-endpoint 后此项会被取代,但最好设置以指定正确接口;
  • --control-plane-endpoint=<IP地址|DNS名称>[<:>端口] 为控制面(API Server)指定一个稳定的 IP 地址或 DNS 名称,所有节点必须能直接访问此地址,可以是负载均衡器 IP 地址/DNS 名称,端口默认为 6443;
  • --apiserver-cert-extra-sans=<IP地址|DNS名称> 用于 API Server 服务证书的备用名称(多域名证书);
  • --pod-network-cidr=<CIDR表示的子网范围> 指定 Pod 的 IP 地址范围,不应该与主机或其他 IP 段冲突。(此选项会影响 kube-proxy 的 --cluster-cidr 设置);
  • --service-cidr=<CIDR表示的子网范围>  指定 VIP(虚拟 IP)服务的 IP 地址范围,不应该与主机或其他 IP 段冲突(默认为"10.96.0.0/12");
  • --upload-certs 如果要升级控制面高可用,可以带此参数。用于将在所有控制面之间共享的证书上传到集群。
  • 更多信息

建议--control-plane-endpoint 填写主机名/域名方便后续调整。 

例如:kubeadm init --image-repository=k8s-gcr.m.daocloud.io --apiserver-advertise-address=192.168.1.100 --control-plane-endpoint=cpendpoint --pod-network-cidr=10.32.0.0/12 --service-cidr=10.96.0.0/14 --ignore-preflight-errors=swap --v=5 
若要升级为高可用集群,则 --control-plane-endpoint= 请填写负载均衡器地址。

这会运行一系列检查以确保机器可以运行 Kubernetes,解决完错误后重新运行。
你应该会看到 Your Kubernetes control-plane has initialized successfully!

如果失败了,你需要解决问题,然后执行 kubeadm reset 并再来一遍。


使用镜像时 Coredns 可能或获取失败,见 https://github.com/kubernetes/kubeadm/issues/2714,此时请使用配置文件初始化,也可参阅我的另一篇

导出配置文件

普通用户请执行(以普通用户身份执行):

mkdir -p $HOME/.kube
sudo cp -i /etc/kubernetes/admin.conf $HOME/.kube/config
sudo chown $(id -u):$(id -g) $HOME/.kube/config

root 用户请执行:

export KUBECONFIG=/etc/kubernetes/admin.conf

或持久化

mkdir -p /root/.kube
sudo cp -i /etc/kubernetes/admin.conf /root/.kube/config
sudo chown root:root /root/.kube/config

启用 kubelet 自动补全:

echo "source <(kubectl completion bash)" >> ~/.bashrc


警告:
admin.conf 中的 Subject: O = system:masters, CN = kubernetes-admin. system:masters 是一个例外的、超级用户组,可以绕过鉴权层(例如 RBAC)。不要将 admin.conf 文件与任何人共享,应该使用 kubeadm kubeconfig user 命令为其他用户生成 kubeconfig 文件,完成对他们的定制授权。 请参阅:https://kubernetes.io/docs/tasks/administer-cluster/kubeadm/kubeadm-certs#kubeconfig-additional-users

令牌

记住最后输出的 kubeadm join <IP地址|DNS名称>:6443 --token <令牌> --discovery-token-ca-cert-hash sha256:<校验值>
令牌用于控制平面节点和加入节点之间的相互认证。保持安全,因为任何拥有此令牌的人都可以将节点添加到你的集群中。
如果 tocken 过期了,可以在控制面使用 kubeadm token create 创建新的 tocken,默认 24 小时过期。
也可以使用 kubeadm token list 查看现有 tocken。
如果你不知道校验值,可以在控制面使用 openssl x509 -pubkey -in /etc/kubernetes/pki/ca.crt | openssl rsa -pubin -outform der 2>/dev/null | openssl dgst -sha256 -hex | sed 's/^.* //' 来获取校验值。

其实也可以用 kubeadm token create --print-join-command 直接生成一条新的加入命令。

控制面节点隔离

默认情况下,你的集群不会在控制面节点上调度(运行) Pod,如果你希望在控制面上调度 Pod,比如单机集群。
执行:kubectl taint nodes --all node-role.kubernetes.io/control-plane- node-role.kubernetes.io/master-
这会移除所有节点上的node-role.kubernetes.io/control-planenode-role.kubernetes.io/master  标记(污点)。
说明: node-role.kubernetes.io/master 污点已被废弃(控制面以前称为 master),kubeadm 将在 1.25 版本中停止使用它。


#5 集群包管理器 Helm

注意:仅控制面执行。
Helm 是 Kubernetes 的包管理器。

中国大陆下载过于缓慢,就不用脚本了。
访问 https://github.com/helm/helm/releases 查看并下载最新版(不是下面的 .asc)。
也可以从微软 Azure 中国镜像下载:https://mirror.azure.cn/kubernetes/helm/
解压并安装:

tar -xvf helm*
mv linux-amd64/helm /usr/local/bin/helm
镜像

很明显,中国大陆无法访问 Helm 的官方 Charts 仓库,因为它指向了 kubernetes-charts.storage.googleapis.com。

这里有各种镜像(请访问以获取实际镜像地址):

给 Helm 使用:

helm repo add <名称> <镜像地址>


这里使用 Azure:

helm repo add azure https://mirror.azure.cn/kubernetes/charts/

测试源:

helm repo update


#6 加入工作节点

工作节点机器上执行刚刚的 kubeadm join <IP地址|DNS名称>:6443 --token <令牌> --discovery-token-ca-cert-hash sha256:<校验值> 命令即可。
同样,如果失败了,你需要解决问题,然后执行 kubeadm reset 并再来一遍。

注意:由于集群节点通常是按顺序初始化的,CoreDNS Pod 很可能都在第一个控制平面节点上运行。为了提供更高的可用性,请在加入至少一个新节点后重新平衡 CoreDNS Pod,在控制面执行 kubectl -n kube-system rollout restart deployment coredns

如果出现 Unable to register node "xxxxx" with API server: Post https://xxxx:6443/api/v1/nodes: x509: certificate is valid for 10.96.0.1, yyyy, not xxxx

意思就是 kubeadm 创建控制面的时候识别错了 IP 地址,导致证书不包含你用的地址。
你可以改用我们在 #1 设置的主机名或域名或是重新生成一个证书。
证书在 /etc/kubernetes/pki,使用 openssl x509 -noout -text -in apiserver.crt 查看证书信息。
找到 DNS:kubernetes, DNS:kubernetes.default, 这一行,保存到一个文件中,照葫芦画瓢加上你要的 IP 地址或域名,如 IP Address:10.1.1.1
然后
生成密钥对:openssl genrsa -out apiserver.key 2048
生成 CSR:openssl req -new -key apiserver.key -subj "/CN=kube-apiserver," -out apiserver.csr
生成自签名证书:openssl x509 -req -in apiserver.csr -CA /etc/kubernetes/pki/ca.crt -CAkey /etc/kubernetes/pki/ca.key -CAcreateserial -out apiserver.crt -days 3650 -extfile 你刚刚保存的文件路径
再次检查证书:openssl x509 -noout -text -in apiserver.crt

检查

我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与 kube-proxy 有关的。
在控制面上执行 kubectl get svc kubernetes ,记录 CLUSTER-IPPORT(S)
在工作节点上执行 telnet <刚刚记录的IP> <刚刚记录的端口> (没有就安装该包),如果无法连接则大概率 kube-proxy 有问题。
检查各网段有无冲突或尝试使用 IPVS 模式。

(可选)从控制平面节点以外的计算机控制集群

为了使 kubectl 在其他计算机(例如笔记本电脑)上与你的集群通信, 你需要将管理员 kubeconfig 文件从控制平面节点复制到工作站。
用你喜欢的方法将 /etc/kubernetes/admin.conf 传输到其他设备上,然后执行 kubectl --kubeconfig ./admin.conf get nodes

 admin.conf 文件为用户提供了对集群的超级用户特权。 该文件应谨慎使用。对于普通用户,建议生成一个你为其授予特权的唯一证书。 你可以使用 kubeadm alpha kubeconfig user --client-name <CN> 命令执行此操作。 该命令会将 KubeConfig 文件打印到标准输入输出,你应该将其保存到文件并分发给用户。 之后,使用 kubectl create (cluster)rolebinding 授予特权。

(推荐可选)为 kube-proxy 开启 IPVS 模式

默认状态下 kube-proxy 使用 iptables 进行负载均衡/转发等,但 iptables 不是为此设计的,所以使用 iptables 规则复杂且性能低。
而 IPVS 是一个工作在内核态的高性能 4 层负载均衡,使用 IPVS 可以避免出现大量 iptables 规则,有时还能解决一些奇怪的问题。
如我有一台节点 iptables 模式死活无法访问 10.96.0.1:443 但切换到 IPVS 模式后,它神奇的好了。

这是已经引导集群后的修改方式,你也可以在引导集群前修改配置文件。

安装包

首先确保已安装 ipset ipvsadm 包:yum install ipset ipvsadm

确保已加载对应内核模块
lsmod | grep -e ip_vs  有输出则已加载。
如果没有输出则需要加载内核模块:

modprobe -- ip_vs
modprobe -- ip_vs_rr
modprobe -- ip_vs_wrr
modprobe -- ip_vs_sh
modprobe -- nf_conntrack

修改 kube-proxy 配置文件
执行 kubectl edit cm kube-proxy -n kube-system,找到 metricsBindAddress 下面的 mode: "" 修改为 mode: "ipvs" 

    kind: KubeProxyConfiguration
    metricsBindAddress: ""
    mode: "ipvs"
    nodePortAddresses: null
    oomScoreAdj: null

删除所有 kube-proxy
由于集群已经运行,此前创建的 kube-proxy 不会应用配置文件。
删除 kube-proxy 集群会自动重建。
kubectl get pod -n kube-system | grep kube-proxy | awk '{system("kubectl delete pod "$1" -n kube-system")}'

检查
查看所有 kube-proxy pod:kubectl get pods -n kube-system|grep kube-proxy 
检查日志:kubectl logs <kube-proxy节点名称> -n kube-system
日志中应该有:Using ipvs Proxier.
ipvsadm -Ln 中应当出现一些转发规则。


#7 集群网络

注意:仅控制面执行。
Kubernetes 并没有自己实现网络模型,要么你自己实现一个,要么从 https://kubernetes.io/docs/concepts/cluster-administration/networking/ 找一个合适的。
这里有一个来自 https://kubevious.io 的表格可以帮你在一定程度上选择。

名称 Flannel Calico Cilium Weavenet Canal
部署方式 DaemonSet DaemonSet DaemonSet DaemonSet DaemonSet
封装和路由 VxLAN IPinIP,BGP,eBPF VxLAN,eBPF VxLAN VxLAN
网络策略支持
数据储存 Etcd Etcd Etcd Etcd
加密
Ingress 支持
企业级支持

Flannel 被定位为简单的选择;而 Calico 以其性能、灵活性和性能而闻名;Weave 则使用网状网络,容易设置且不是很复杂;Cilium 使用 Linux 内核 eBPF 技术, 高效且灵活,但需要较新的内核。

集群网络非常复杂,你应该进一步阅读他们的官方文档。

这里我们使用 Cilium,注意 Cilium 对 Linux 内核版本有要求,需要 >= 4.9.17。
详见:https://docs.cilium.io/en/latest/operations/system_requirements/

Cilium 有 3 种组件:

  • Cilium-Agent(每个节点都有,监听 Kubernetes Spiserver 和 Cilium Kvstore);
  • Cilium Kvstore(存储 Cilium 的一些全局状态);
  • Cilium-Operator(每个集群一个);
安装 Cilium CLI

注意:仅控制面执行。
Cilium CLI 用于安装 Cilium、检查 Cilium 安装的状态以及启用/禁用各种功能(例如 clustermesh、Hubble)。

一键完成(官方):

curl -L --remote-name-all https://github.com/cilium/cilium-cli/releases/latest/download/cilium-linux-amd64.tar.gz{,.sha256sum}
sha256sum --check cilium-linux-amd64.tar.gz.sha256sum
sudo tar xzvfC cilium-linux-amd64.tar.gz /usr/local/bin
rm cilium-linux-amd64.tar.gz{,.sha256sum}
安装 Cilium

Cilium 默认使用 10.0.0.0/8(见此),如果你的 IP 和此段地址冲突,则需要使用 Helm 安装模式。

方法1:一键安装
cilium install 即可,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安装失败,那么运行 cilium status 检查日志并排错。

方法2:使用 Helm 安装
需要手动选择最佳数据路径和 IPAM 模式。

Helm 添加源:

helm repo add cilium https://helm.cilium.io/

安装:

helm install cilium cilium/cilium  --version 1.12.0 \
    --namespace=kube-system \
    --set k8sServiceHost=<IP地址|DNS名称> \
    --set k8sServicePort=<端口> \
	--set ipam.operator.clusterPoolIPv4PodCIDRList=<IPv4CIDR>
  • --namespace=<命名空间> 设置命名空间;
  • k8sServiceHost=<IP地址|DNS名称> 填写 Api Server 地址,这允许 Cilium 不依赖 kube-proxy 连接到 kube-apiserver;
  • k8sServicePort=<端口> 填写 Api Server 端口;
  • ipam.operator.clusterPoolIPv4PodCIDRList=<IPv4CIDR> 填写要给 Pod 使用的网段,和引导集群时一致;
  • 更多信息

重启非托管 Pod

kubectl get pods --all-namespaces -o custom-columns=NAMESPACE:.metadata.namespace,NAME:.metadata.name,HOSTNETWORK:.spec.hostNetwork --no-headers=true | grep '<none>' | awk '{print "-n "$1" "$2}' | xargs -L 1 -r kubectl delete pod

检查
cilium status --wait

防火墙规则

请根据你的防火墙实现配置。
详见:https://docs.cilium.io/en/stable/operations/system_requirements/#firewall-rules
ICMP Ping 和 TCP 4240 端口用于健康检查,允许一种就够了。如果不允许则 Cilium 仍然可以正常运行,但无法提供健康信息。

控制面/工作节点:

协议 方向 端口范围/代码 来源/目的地 描述
TCP 入站 2379-2380 worker-sg etcd 访问
UDP 入站 8472 master-sg VXLAN 覆盖
UDP 入站 8472 worker-sg VXLAN 覆盖
TCP 入站 4240 master-sg 健康检查
TCP 入站 4240 worker-sg 健康检查
ICMP 入站 8/0 master-sg 健康检查
ICMP 入站 8/0 worker-sg 健康检查
UDP 出站 8472 master-sg VXLAN 覆盖
UDP 出站 8472 worker-sg VXLAN 覆盖
TCP 出站 4240 master-sg 健康检查
TCP 出站 4240 worker-sg 健康检查
ICMP 出站 8/0 master-sg 健康检查
ICMP 出站 8/0 worker-sg 健康检查

每个节点还应该提供这些端口(根据实际情况设置):

协议 端口范围 描述
TCP 4240 集群健康检查 ( cilium-health )
TCP 4244 Hubble 服务器
TCP 4245 Hubble 中继
TCP 6060 cilium-agent pprof 服务器(监听 127.0.0.1)
TCP 6061 cilium-operator pprof 服务器(监听 127.0.0.1)
TCP 6062 Hubble Relay pprof 服务器(监听 127.0.0.1)
TCP 6942 operator Prometheus 指标
TCP 9090 cilium-agent Prometheus 指标
TCP 9879 cilium-agent 健康状态 API(监听 127.0.0.1 和/或 ::1)
TCP 9890 cilium-agent gops 服务器(监听 127.0.0.1)
TCP 9891 operator gops 服务器(监听 127.0.0.1)
TCP 9892 clustermesh-apiserver gops 服务器(监听 127.0.0.1)
TCP 9893 Hubble 中继 gops 服务器(监听 127.0.0.1)
UDP 51871 WireGuard 加密隧道端点
启用 Hubble

Hubble 是 Cilium 的可视化系统。
启用 Hubble 需要在所有运行 Cilium 的节点上打开 TCP 端口 4244。
注意:你可能需要加入其它节点/移除单机集群污点后才能启用 Hubble。

启用本体
cilium hubble enable 

启用用户界面
cilium hubble enable --ui

检查
cilium status

Hubble 用户界面

运行 cilium hubble ui 它将端口转发到您的 Kubernetes 集群中的 hubble-ui 服务,并使其在您机器上的本地端口上可用。
在浏览器中访问 http://localhost:12000/ 即可。

验证

cilium status --waitcilium connectivity test
然后 kubectl get pods --namespace=kube-system -l k8s-app=cilium
你的集群中的每个节点上都会运行一个 cilium Pod。

由于某些不言自明的原因,cilium connectivity test 某些测试可能会失败,不影响。
失败后使用 kubectl delete namespace cilium-test 删除命名空间即可。







清理

如果集群配置失败/删除节点等,则需要清理节点。
如果要干净的取消配置集群, 则应首先清空节点并确保该节点为空, 然后取消配置该节点。
若清空控制面,则 #工作节点执行 同样在控制面执行。

清空节点

#控制面执行
获取节点名称:kubectl get nodes
清空节点:kubectl drain <节点名称> --delete-emptydir-data --force --ignore-daemonsets

重置 kubeadm

#工作节点执行
在删除节点之前,请重置 kubeadm 安装的状态。
kubeadm reset

重置 Iptables

#工作节点执行
警告:此命令同样会清理其他非 Kubernetes 规则。
iptables -F && iptables -t nat -F && iptables -t mangle -F && iptables -X

重置 IPVS

#工作节点执行
警告:此命令同样会清理其他非 Kubernetes 规则。
ipvsadm -C

删除节点

#控制面执行
kubectl delete node <节点名称>


常用命令

kubectl get pod --all-namespaces -owide
查看目前所有的 pod,--all-namespaces 代表在所有命名空间中查找,-o代表输出形式,-owide 输出附加信息;

kubectl get nodes -owide
查看目前所有的 nodes -o代表输出形式,-owide 输出附加信息;

kubectl get rs --all-namespaces
查看目前所有的replica set,--all-namespaces 代表在所有命名空间中查找;

kubectl get deployment
查看目前所有的deployment;

kubectl describe pod <名称> --namespace <命名空间>
查看名称这个pod 的详细状态 ,--namespace  代表要查找的命名空间;

kubectl describe rs <名称> --namespace <命名空间>
查看名称这个 pod  replica set 的详细状态,--namespace  代表要查找的命名空间;

kubectl describe deployment <名称> --namespace <命名空间>
查看名称这个 pod  deployment 的详细状态,--namespace  代表要查找的命名空间;


--namespace 可以缩写为 -n
--all-namespaces 可以缩写为 -A


备注


主要参考